首頁—>關于索普->公司榮譽->詳細說明
                         
                         
                         產品導航

                         
                         
                         電話:010-61240886 
                         傳真:010-89202034
                         地址:北京大興區桂村工業園王桂路2號
                         網址:http://www.aoitori-movie.com
                         郵箱: sales@superhy.com

                         
                        大國工匠是怎樣煉成的
                         
                        瀏覽次數:3380次  添加時間:2017-2-22 16:08:07
                         

                         李斌的成長軌跡:
                        1974-1978 上海遵義中學求學
                        1978-1980 上海液壓泵廠技術學校求學
                        1980-1982 上海液壓泵廠二車間工人
                        1982-1985 上海電視大學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專業求學
                        1985-1986 上海液壓泵廠二車間工人
                        1986-1987 德國海卓馬蒂克公司瑞士VonRoll液壓有限公司培訓
                        1987-1988 上海液壓泵廠斜軸泵車間工人
                        1988-1989 德國海卓馬蒂克公司瑞士VonRoll液壓有限公司培訓
                        1998-2001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求學
                        1989至今 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液壓泵廠數控車間工人

                           李斌的榮譽:任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六、十七大代表,黨的十八大列席代表。先后榮獲2000、2005、2010、2015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十大杰出工人,中國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中華技能大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09年獲全國總工會評選的時代領跑者,成為建國60年以來60位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范之一。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技一等獎,中國首屆質量獎提名獎,上海市市長質量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李斌是藍領楷模,是技能型、知識型、創新型工人,是全國勞模,是多屆全國人大、黨代會代表,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曾受到過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接見……?墒,他并不在乎這些數之不盡的榮譽和頭銜,查看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官網,他的成長軌跡的最后赫然寫著:1989年至今,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液壓泵廠數控車間工人。他依然將自己定位為一名車間工人,直至今日只要有時間仍舊回車間工作,搞技術攻關、工藝創新,甚至是搞維修。

                            2016年全國兩會上,工匠精神首次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吸引了中國工人階層的目光,意義重大。中國制造業正在轉型升級階段,要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最缺的就是內在的工匠精神,以及具備此種精神的大國工匠。

                           李斌就是中國裝備制造業基礎產業中液壓行業響當當的大國工匠。對于工匠精神,李斌的理解非常深刻,就是崇高的職業道德和長遠的人生目標。他沒有首先談到技能和技術水平,他認為這只在其次,只要勤勞肯干、踏實敬業,同時樹立長遠的人生目標,就能成才,就能成為時代的工匠。

                           作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代表,李斌出席過全國和上海市的很多重要會議,代表工人階層提交過多項關于促進工人成才、提高工人獲獎名額等議案,以及關于我國機械基礎件及相關技術盡快全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等寶貴建議。

                           上海機電工會研究過李斌的成長經歷,探索出了一條技能人才的培訓體系,為培養更多技能人才創立了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院,至今已培育了10萬余名技術工人。這所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是傳承李斌等幾代勞模的工匠精神。

                         大國工匠是怎樣煉成的,且看李斌的回顧和解答……。

                        1.選做技工

                           1980年李斌技校畢業進廠工作。進廠36年來,他刻苦學習、鉆研技術、注重實踐、學以致用,掌握了金加工全工種技能以及機械、電氣和數控編程、調試、工裝、維修等全方位工藝技術,實現了由初級技工到專家型技師的發展目標。

                        1978年,李斌參加高考,比本科錄取分數線差了幾分沒被錄取。出身工人家庭的李斌,毅然選擇進入上海液壓泵廠技術學校求學。那個時候年輕人的首選也是考大學,但并不像現在,如果考不上大學會覺得是人生很大的失敗,讀技工學校、中專都是很好的選擇,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也很高,成為一名有技能的工人是很光榮的事情。就這樣,正值18歲嘉年華的李斌,在上海液壓泵廠技術學校,開啟了自己的技工生涯。

                           李斌上的是車工班,學習車床操作,課程設置里面也有液壓傳動。學校就設在上海液壓泵廠(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前身)里面,所以課外時間,李斌除了看書,就是跟著工人師傅干活,車間里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我天生性格比較內向,不會花太多時間去交際,只知道悶頭干活,只想把事情做好。我性格最好的一點,就是聽從上級安排,什么活都可以干,到哪里都可以發光發熱。回想自己的人生發展,李斌覺得性格是決定因素?细、不計較、任勞任怨,就是李斌的性格特征。剛參加工作時的李斌,既不是黨員也不是勞模,也沒有所謂的崇高理想,只有一個簡單的中心思想:做人就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事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李斌剛參加工作時,雖然仍是大鍋飯時代,他卻從來沒有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想法,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長此以往,所有加工設備他都接觸過,掌握了車、鉗、铇、銑、磨等多種操作技術,真正成為了一名技能型工人,這為他今后的工藝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提出的立足崗位成才,在李斌身上具有鮮明的體現。

                         2.學習中提升

                            1986年,李斌被企業選派到瑞士參加數控機床操作培訓3年;到上海交通大學和長寧區科技進修學院學習數控技術1年;到上海電視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參加大專學習3年、本科學習3年。他從參加工作到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專業知識學習時間長達10年,實現了由適應性學習儲備式學習的轉變。

                           工廠里很多人都說,李斌太老實,總是不要求回報,容易吃虧。而此后那些被選派到國外培訓、到高校學習進修的機會,都是他默默付出得到的最有價值的回報。急于回報的人,往往總是得不到回報,F在很多年輕人都有浮躁心理,干什么工作都斤斤計較,甚至沒好處就不干,這類人最終可能什么回報也得不到。若你一直都能無怨無悔默默付出,其實周圍的領導、同事都是看在眼里的,當機會來臨的時候,都會想到你。

                           李斌從業30多年來,得到提升最大的培訓學習機會,就是1986年和1988年先后兩次被選派到德國海卓馬蒂克公司瑞士VonRoll液壓有限公司培訓學習(德國力士樂公司下屬的一家液壓泵制造廠)。

                           在20世界80年代中期,中國和瑞士的制造業完全不在一個水平。李斌從未見過數控機床,只是在上大專課程時,用到過一本《金屬切削機床》的教材,這本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的教材里面提到過數控機床。而當時,瑞士制造企業已經基本普及使用數控機床。后來,李斌通過與當地工人溝通了解到,這個工廠在60年代末,就已經淘汰了普通機床,全部采用數控機床。

                           李斌對此觸動很大,感覺差距太大了,心中默想,中國不可能一直這么落后,這些先進的數控設備將來都會引進甚至制造,掌握數控機床知識很有必要,求知的渴望油然而生。但初學時確實很難,操作起來更是倍感茫然,所有的操作都是按鈕,完全顛覆的普通機床的操作概念。而且李斌這批中國工人都沒有計算機基礎,再加上工廠在瑞士的德語區,語言交流也有一定的困難。

                           因為李斌是這批工人中最勤奮好學的,當地工人對他印象最好,經常主動教他。在一年的工期中,在上海液壓泵廠并沒有具體學習要求的情況下,李斌憑著自覺和努力,攻克了語言難關,掌握了數控機床操作和加工工藝手段,還學會了調試程序。從瑞士回國前,很多同事都帶了不少采購的物品,而李斌帶的全部是英文版或德文版的數控機床說明書。

                           李斌按期回國后沒幾個月,這家瑞士工廠又發來傳真,再次邀請10名工人過去工作學習,其中唯一指明邀請的就是李斌。于是李斌又和其他9位初去的工人一起再次赴瑞士工作學習,而且工期延長為兩年多。

                          在這兩年多時間里,李斌對數控機床的理解有了質的提升,學會了編寫控制程序。雖然這并不是操作工人的范疇,但是在李斌的潛心鉆研和虛心學習下,掌握這項核心技術。

                           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才逐步開始采購數控機床。上海液壓泵廠購買的第一臺數控機床花了一百多萬,而普通機床只需要幾萬元,一臺數控機床幾乎是整個車間機床的總價。這臺引進的數控機床主要由李斌操作,其中的程序設計、工藝設計、設備維修等等,他基本都能拿下。同時,為了讓這臺進口機床適應本土產品的生產加工、降低生產成本,李斌花費了很大功夫研究機床的工作原理,大膽改進工藝和刀具設計等,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3.培育與傳承

                            1996年李斌小組成立以后,李斌帶領班組全體同志,采用自編教材和班組練兵等辦法,開展技術培訓,講基礎理論,講實際操作,一年上一個層次,逐年提高水平。目前,小組內有2人榮獲市勞動模范,還涌現出了一批李斌式職工,李斌小組也榮獲全國先進班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1996年,為了充分發揮李斌的帶頭作用,培養更多愛崗敬業的技能人才,廠工會成立了李斌工作室。給工作室添置了一些先進設備后,這個平臺也是新產品試制車間,促進技術攻關,開創新成果。

                           到目前為止,李斌共有三名徒弟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五六位徒弟成為數控技師。這些同志都是零起步,從無技能等級、無學歷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

                           “我挑選人才,品德第一,能力第二,我在乎的是理想抱負和職業道德。如果一個人沒有前進的目標,動力肯定是有限的。即使一個人有很好的技能,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個性自我、愛講條件的話,這個人肯定難有成就。所以進李斌工作室的工人,不一定能力超群、天資聰慧,但肯定是勤勞肯干、踏實敬業。他們在李斌的帶領下,竭盡全力地工作,都有很大的成長和成就。一些農民工徒弟成為勞模后,在組織的幫助下相繼解決了戶口、住房問題。

                           工廠里總流傳一句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李斌始終認為,帶徒弟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徒弟超越師傅,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才是真正的傳承,這樣的師傅才是成功的師傅。

                           2003年,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院由上海市機電工會發起成立,至今已培育學生達10萬之眾,現已是人社部和全國總工會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也是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培訓點,曾獲得過人社部高級技能人才特殊貢獻獎。學校主要進行業內職工培訓,畢業后頒發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證書。

                          上海市機電工會創辦這所學校的初衷,就是因為從李斌身上研究出技能人才的成才規律:一是立足崗位成才;二是工作、學習,再工作、再學習,不斷實踐、不斷進修,從而不斷提升。

                           李斌技師學院成立以后,對技能人才的培養采用的是3+3+3的模式,第一個3是,選送在崗工作3年以上、職業道德較好、通過摸底考試的職工,在學院半工半讀;第二個3是,進行了3年時間的大專學歷的學習,理論達到大專水平,技能達到高級工或者技師水平,畢業后大專學歷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證書雙證都可以拿;第三個3是,繼續選拔優秀人才,進行3年本科學習,畢業后拿到高級技師證書。經過3+3+3模式培養出來的這批職工,涌現了很多取得發明專利的創新型技術工人,也誕生了好幾位勞模。

                           學院的培養對象主要是上海電氣集團的職工,所以畢業生取得的并不是國家教委頒發的大專、本科學歷證書(取得國家證書必須參加高考,或者至少是成人高考),而是由上海電氣集團頒發的學歷證書。這些畢業生取得學歷后,在上海電氣集團享受的行政待遇和全日制的大專、本科畢業生完全相同。

                           李斌始終認為,學校除了具體的專業技能的教育培養,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塑造。學校還聘請了幾位上海市知名勞模擔任外聘講師,李斌和這些勞模講師一起,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和技能,還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引導和教育

                        4.工人更光榮

                        技術工人在中國的職業前景和社會地位將會越來越好,李斌的成長歷程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從技工起步,一步一步通過職業技術考試,取得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職稱,還成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幾十年來他一直堅守在生產一線崗位,矢志不移,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取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楷模。

                        中國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仍對技術工人有一定偏見,認為收入不高、職業規劃不清晰,所有沒什么父母愿意孩子去當工人,造成技術工人短缺。而現實又是,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全國人大會宣布的十三五規劃里,已經明確技能人才、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相關名詞條例和解釋。國家對技能人才已經非常重視,在技工成才方面已經有了一些具體的舉措,并明確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一部分。

                           李斌在歷次擔任人大代表時,為工人的成長學習權力和提高工人社會地位,以及基礎件的發展,提過諸多議案建議:

                           關于扭轉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局面的建議:不反對進口,進出口貿易是國家的需要,但是反對某些工業產品依賴進口。國外能干的,我們也要能干,要能生產出性能跟國際一流水平相媲美的產品。在此基礎上,如果國產產品供不應求,或者本國生產成本高于進口,可以讓進口產品作為補充。但如果有些關鍵工業零部件依賴進口的話,這些潛在的危機肯定會影響到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 

                            關于控制產能過剩的建議:要從源頭上控制產能過剩。比如瑞典的軸承產品,品質全球領先,但也只有幾個瑞士知名品牌,不會一哄而上、泛濫發展,出現一堆良莠不齊的品牌,也不會出現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的現象。而是縱向發展,形成軸承完整的上下產業鏈,而且產業鏈中的每一項產品拿出來,都有世界領先品牌作支撐。這樣不但能避免產能過剩,也能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所以一定要重視產業鏈的發展,改變目前中國許多產業重復生產,低價競爭的現狀。

                           關于提高工人成長學習性的建議:這個建議并不是簡單的提高工人的薪資水平,而是提高工人的成長學習性,以及擇業通道的擴展性。目前企業普遍是干部和技術人員參加學習、培訓的機會很多,工人的學習成長往往不受重視,希望能國家能設定相關制度,要求企業加強對一線生產工人的專業技術、職業修養等各方面的培訓。用制度來制約,才能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普通工人可以通過技能的提升、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業績,通過科學的評定系統,最后取得社會公認的技師或高級技師等職業資格,并且能夠享受與工程技術人員同等的待遇。有了這樣的職業路線規劃,有了社會地位的認可,才能讓技術工人看到發展前景和希望,這樣年輕人就不會只想當白領,普通工人也不會一心只想著爭當干部。如果一個國家絕大部分人不愿意當工人,任何產業都會人才無備,缺乏后續力量,更何談發展?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李斌這項關于加強技工隊伍建設,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的建議,人社部牽頭對這項建議做了專題研究,并且在2016年針對這項建議在上海召開了一次座談會,匯報建議落實情況,同時有部分省份人社部門有關負責人共同前來開會,進行研討。

                               201610月,上海市總工會組織評選的首批88上海工匠獲命名表彰,李斌再次名列其中。上海市總工會還計劃用10年時間培養選樹1000上海工匠,打造一支與加快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和實施中國制造2025要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身為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李斌為此次評選活動提出了很多建議。據悉,上海市總工會將為上海工匠制訂五個一扶持培養規劃:為每位工匠制訂個性化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為其搭建一組培訓交流平臺,創建一批上海工匠工作室,發揮各區縣局(產業)工會作用在各自領域或系統開展工匠培養選樹活動等。

                        5.品質是根本

                           李斌給自己的團隊長期灌輸的思想就是:質量最重要,只有在質量的前提下,才能談及企業未來和發展。堅持質量第一,實際上就是堅持客戶第一。

                            20世紀80年代末期,上海液壓泵廠從德國力士樂公司引進了六結構的泵和馬達,這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這個產品也是力士樂的主打產品。引進后,產品性能指標和力士樂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液壓元件的生產工藝要求比一般的零部件要求更高,尤其是對尺寸配合和位置、形狀等精度的要求。

                            受制于技術水平,國產液壓泵的最高轉速總在每分鐘2000轉以下,而世界最高水平每分鐘能達到6000轉。為提升產品性能,扭轉我國工程機械配套的高端液壓泵大部分依賴進口局面,李斌和他的團隊主動向上級提出承擔高壓軸向柱塞泵/馬達國產化關鍵技術的攻關任務,決心徹底改變我國液壓技術的落后面貌。這一重點攻關項目需要攻克的是世界級難題,有11個關鍵技術難點,工廠的技術人員前后攻了20多年都沒有解決。

                           那段時間,周末不休息、周中加班做成為李斌和班組成員的常態。經過200多次試驗,他們終于將11個關鍵技術一一攻破,使自產液壓泵的工作壓力由250kG上升到350kG,轉速由每分鐘1500轉上升到每分鐘6000轉,主要技術性能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這個項目先后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李斌也成為全國少數幾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的一線技術工人。

                           在工廠工作的最初20余年間,李斌和同事共完成工藝攻關230余項,自主設計刀具180多把,改進工裝夾具80多副,完成工藝編程1600多個程序,開發新產品57項。

                         6.樹匠精神

                          李斌說:做工人就要有一顆匠心,工匠精神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只要我們有一顆追求高標準,高品質的匠心,有一種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的精神,始終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充滿感情、充滿忠誠,就一定會走得更好更遠!

                           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快速發展,一些快速致富的成功案例,改變了很多人的普世價值觀,認為只要有機遇就能輝煌騰達,造成攀比心理、浮躁心理、跳槽現象普遍,各個領域的能工巧匠十分缺乏。李斌認為,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靠運氣成功非常不現實,也達不到。確實有少數人能依靠背景、運氣等因素走上好崗位、拿高薪,但也必須承認,對于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要想成才、要想有所成就,必須付出艱辛、勤奮工作、不斷學習。

                           “現在提的工匠精神,不一定要去為工作拼命,而是要傳承這種對待工作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長期堅守的精神。怎樣才能做到堅守?就是要把職業、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而不僅僅是養家糊口的需要,這樣才不會急功近利、輕易動搖。咱們做液壓的也一樣,一定要有把液壓產品做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決心,不把產品性能、加工工藝、檢驗檢測等研究透徹絕不甘心、不罷休。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正好契合了當下液壓企業發展的需要。液壓產品關系到國家利益和強國戰略,航空航天、軍工上都要用到,對品質的要求非常嚴格,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問題,否則小則性能下降,大則產品報廢。所以,每個中國液壓企業都要有產業長遠發展的責任和擔當,站在國家強大的角度去振興液壓產業。有這種思想的企業,才會不為眼前利益所左右,堅持做好產品,甚至在賠錢的狀況下還要堅持研發投入,力爭為扭轉高端液壓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貢獻一份力量。

                           “我覺得中國液壓產業的發展還是很有希望的,現在的科技水平和硬件設備,都比幾十年前我們剛引進德國力士樂技術的時候好得多,各種科研平臺也比以前多得多,缺的正是內在的工藝技術和工匠精神。如果行業人士真的能靜下心來,下定決心去攻克技術難題的話,一定會有所突破的。

                        copyright 2009 北京索普液壓機電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5027369號-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无遮挡